蓋爾語翻譯近年來台北市力爭成為結合國列名 翻譯美食之都,北市府商業處延續舉辦各式美食節和美食評選,其他縣市當局也紛紛舉行類似舉動。欲將台灣美食國際化,除要有豐厚的餐飲文化為底蘊外,把台灣各式的中式菜餚翻譯成英文,也是極主要工作。近2年來我有幸受邀成為台灣菜餚英譯的編審之一,深知這項工作吃力不奉迎,即便人人有了共鳴,將來可否受到利用者的青睞廣為傳播,誰也沒法拍胸脯包管。
鬍鬚張因滷肉飯漲價引發社會上諸多非議 翻譯社面臨紛至沓來 翻譯攻讦聲浪,老闆選擇出面報歉,決定價錢暫不調漲。此起滷肉飯事件,跟台灣的飲食文化有著親近關係。
上星期,台灣菜餚英譯的編審又聚會開會,審查新一批的菜名翻譯,時下正夯 翻譯「滷肉飯」就名列其中。還記得國際餐飲界有名的《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客歲出書了台灣篇,誤把滷肉飯當做「魯」肉飯,從而認定其源自山東,並把它譯為令人哭笑不得的Lu(Shandong-style) Meat Rice。
事實上,「滷」這種台灣常見的烹饪法是以醬油和水為核心,將食品沒入醬油水中開小火慢煮,使之入味,而蔥、薑、酒、糖等其他佐料有沒有則因人而異。。-> 翻譯社|,-> 翻譯公司|的-> 翻譯這類烹饪法英語世界沒有,但對翻譯台灣美食又頗具關鍵感化 翻譯社「醬油」 翻譯英文為soya sauce,亦可簡稱為soy,把食物沒入液體中、蓋上鍋蓋以小火慢煮為「燉」,英文就是stew,是以「滷」這種深具文化特點的烹饪法無妨翻成soy-stew(以醬油燉) 翻譯社準此,「滷肉」可翻成soy-stewed pork(醬油燉豬肉),「滷肉飯」可譯為soy-stewed pork over rice(醬油燉豬肉蓋飯)。
或謂滷肉飯的肉是碎豬肉,也有其肥瘦、部位、巨細要求,而這裡的pork完全沒有表現出相幹的細節 翻譯社但是菜名不可能面面俱到,何況若要把食材作法交卸清晰,最後與亟需簡短奪目的菜名各走各路 翻譯社
或曰soy-stew不是英文固有的辭彙。然而「滷」這類烹調法不見於英語世界,天然無相對應 翻譯字眼,取英文裡現成 翻譯soy(醬油)和stew(燉)從頭組合,合適英文造字劃定規矩,也精簡描述「滷」 翻譯作法。另個中餐特有的烹調法「紅燒」,其英文red-cook直接譯自中文,連英語世界最權勢巨子的《牛津英語辭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都收了,把「滷」翻成soy-stew,有何不成?
事實上,更極端作法就翻成lu rou fan,這強調文化主體性,這在跨文化 翻譯辭彙翻譯裡常見,然而國人自信心不足,總覺得要「道地的英文」才有檔次,因此先天上加以排擠。
試想,「炒麵」英文叫chow mein,「豆腐」的英文叫tofu,借使倘使我們鬥膽勇敢把「滷肉飯」翻成lu rou fan,有這麼恐怖嗎?
菜名翻譯應要精簡
文章來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004/34551321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