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哲暗示,台大是台灣最重要的大學,如許的事務幾回再三産生,只會打擊台灣在國際的學術名譽和地位,危險很大。台大查詢拜訪小組必然要秉承公信力,不克不及只是高高舉起,不然難以服人心。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周成功則流露,「胡亂掛名的文化」在醫學界迥殊嚴重,在白色巨塔內,上位者沒有任何進獻,也沒分到工作,學生揭橥論文就是要替大傳授掛名,「這是醫界的潛劃定規矩」,底下的人只能敢怒不敢言,「現在都是粉飾承平,卻沒人認真正視」。
他認為,國內沒有恰當的司法制裁,是以即使論文「便宜行事」或是「蓄意」造假,對學者來講,頂多就是部長欠妥了、校長不當了,了不得停權一、兩年不能申請計畫,就能夠回到黉舍教書。在「誘因」那麼多的環境下,光是要肄業者自律,訴求道德倫理,或是再教育,基本不足以抑止歪風,必需有法律上的制裁,才能收到警戒結果。
周成功也示意,學術界幾回再三産生造假問題,仍是和主政者天天問sci論文數量有幾何、天天談大學排名的心態有關,他指出,就像中國醫藥大學的助理教授聘書上就規定一年要產生幾篇的論文,「這是全世界沒有得事情,非常荒唐」。他認為,教育部太看重排名和學術論文引用指標,正是「逼人作假」的推手翻譯
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附設病院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陳培哲,也是教育部國度講座得主,他指出,郭明良論文的瑕疵已不是一次、兩次無意偶爾性的「忽視」,而是一系列的毛病,而這已經有偽造文書和欺騙的行為。
陳培哲表示,學術機構進行研究案或是學者寫文章,除可以直接升等取得聘用機會,更主要的是,可以拿到科技部、或是教育部學術獎等,各項國家型津貼經費,都是促進學者造假,騙取計畫補助案很大的「誘因」,他說:「若透過寫假論文,來取得民眾納稅的津貼費,就是詐騙。」
台灣大學生化所前教授郭明很多篇癌症研究的實行圖像疑似造假,已辭去教職負責,台北醫學大學也傳出有多篇論文的圖象數據疑似造假有問題。pubpeer昨天又踢爆台大校長楊泮池共有4篇有問題的論文和郭明良共同掛名,此中2006年在「cancer cell」期刊揭曉癌症轉移的論文,楊泮池以第二作者配合掛名,昔時研究出透過微晶片篩選平台可以或許讓腫瘤完全消逝,重大研究沖破,還大張旗鼓舉行記者會,國際注視。
引用自: https://udn.com/news/story/9/2114459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